《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學設計
發(fā)布者:cj_zqw 發(fā)布時間:2024-12-27 15:56:42 點擊數(shù):
課前準備:
- 學生預習課文,利用工具書自主解決生字詞,通讀課文至少兩遍,初步了解故事梗概,嘗試梳理文中出現(xiàn)的主要人物及情節(jié)脈絡,并對自己感興趣的情節(jié)做好標記。
- 教師準備與《西游記》相關的影視片段、圖片資料,如 86 版《西游記》中 “小圣施威降大圣” 的精彩劇集剪輯、孫悟空和二郎神的精美畫像,制作包含課文重點知識、拓展內容以及引導問題的 PPT,同時準備一些簡單的道具,如金箍棒、三尖兩刃刀模型,用于課堂展示。
第一課時
目標概說:
- 教學目標:
- 學生能夠準確讀寫文中的生字詞,如 “掣”“鶿”“嗛”“淬” 等,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故事節(jié)奏。
- 了解《西游記》的相關文學常識,包括作者吳承恩及其創(chuàng)作背景,熟知孫悟空和二郎神這兩個主要人物形象特點。
-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的情節(jié)發(fā)展順序,能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主要情節(jié)。
- 學生能夠準確讀寫文中的生字詞,如 “掣”“鶿”“嗛”“淬” 等,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故事節(jié)奏。
- 教學重點:
- 引導學生掌握文中的生字詞,通過朗讀體會古典文學作品的語言韻味。
- 梳理故事情節(jié),明確孫悟空與二郎神的多次變化爭斗過程,理解 “小圣施威降大圣” 的具體經(jīng)過。
- 引導學生掌握文中的生字詞,通過朗讀體會古典文學作品的語言韻味。
- 教學難點:
- 透過精彩的情節(jié)描寫,分析孫悟空和二郎神的性格特點,感受古典名著中人物形象的豐富性與立體感。
- 初步領會中國古典神魔小說中奇幻想象、夸張手法所帶來的獨特藝術魅力,理解其對表現(xiàn)人物和主題的作用。
- 透過精彩的情節(jié)描寫,分析孫悟空和二郎神的性格特點,感受古典名著中人物形象的豐富性與立體感。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趣引名著
- 播放一段 86 版《西游記》中孫悟空大鬧天宮的精彩視頻片段,視頻中展現(xiàn)孫悟空神通廣大、反抗天庭的英勇場景,播放結束后,教師手持金箍棒模型,做出幾個孫悟空的標志性動作。
- 導入語:“同學們,‘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看罷這令人熱血沸騰的畫面,想必大家對這位齊天大圣孫悟空早已耳熟能詳。他攪亂蟠桃會、大鬧天宮,可謂是威風凜凜,讓天庭眾神都頭疼不已。然而,強中自有強中手,當他遇上二郎神楊戩,一場驚心動魄的較量就此展開。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小圣施威降大圣》的奇妙世界,看看這兩位神仙大咖是如何斗智斗勇的!”
【設計意圖】利用極具視覺沖擊力的影視片段和直觀的道具展示,瞬間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對《西游記》故事的濃厚興趣,順勢導入新課,拉近學生與古典名著的距離。
二、知識奠基,初涉文本
- 文學常識介紹
- 運用 PPT 展示《西游記》的相關文學常識:作者吳承恩,明代小說家,字汝忠,號射陽山人,一生仕途坎坷,晚年著成《西游記》。這部作品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長篇神魔小說,以豐富奇特的藝術想象、生動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鮮活豐滿的人物形象、幽默詼諧的語言風格,深受廣大讀者喜愛,被譽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 運用 PPT 展示《西游記》的相關文學常識:作者吳承恩,明代小說家,字汝忠,號射陽山人,一生仕途坎坷,晚年著成《西游記》。這部作品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長篇神魔小說,以豐富奇特的藝術想象、生動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鮮活豐滿的人物形象、幽默詼諧的語言風格,深受廣大讀者喜愛,被譽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 生字詞學習
-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圈出生字詞。教師利用 PPT 重點講解:“掣”(chè),本義是拉、拽,文中 “掣出金箍棒” 形象地寫出孫悟空迅速抽出武器的動作;“鶿”(cí),一種水鳥,文中 “似鷺鷥,又似鸛,立于鸛鶴中間,見人時藏頭縮頸,見食時伸頭探腦”,通過對二郎神所變之鳥外形的描寫,讓學生理解該字含義;“嗛”(qiàn),有懷恨、叼等意思,“二郎見他變得低賤,故此不去攏他,即現(xiàn)原身,走將去,取過彈弓拽滿,一彈子把他打個蝤踵”,此處 “嗛” 體現(xiàn)二郎神對孫悟空變化成低賤之物的不屑;“淬”(cuì),把燒紅了的鑄件往水或油或其他液體里一浸立刻取出來,以防金屬硬化,文中 “大圣又將身按下,入澗中,變作一個魚兒,淬入水內”,描繪出孫悟空變化后入水的動作,幫助學生記憶字音、字形、字義。同時,請學生用這些生字詞造句,以鞏固理解。
-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圈出生字詞。教師利用 PPT 重點講解:“掣”(chè),本義是拉、拽,文中 “掣出金箍棒” 形象地寫出孫悟空迅速抽出武器的動作;“鶿”(cí),一種水鳥,文中 “似鷺鷥,又似鸛,立于鸛鶴中間,見人時藏頭縮頸,見食時伸頭探腦”,通過對二郎神所變之鳥外形的描寫,讓學生理解該字含義;“嗛”(qiàn),有懷恨、叼等意思,“二郎見他變得低賤,故此不去攏他,即現(xiàn)原身,走將去,取過彈弓拽滿,一彈子把他打個蝤踵”,此處 “嗛” 體現(xiàn)二郎神對孫悟空變化成低賤之物的不屑;“淬”(cuì),把燒紅了的鑄件往水或油或其他液體里一浸立刻取出來,以防金屬硬化,文中 “大圣又將身按下,入澗中,變作一個魚兒,淬入水內”,描繪出孫悟空變化后入水的動作,幫助學生記憶字音、字形、字義。同時,請學生用這些生字詞造句,以鞏固理解。
- 朗讀指導與初讀感知
- 教師范讀課文開頭幾段,強調朗讀古典文學作品時應注意的節(jié)奏、語調,如讀出神話故事的神秘氛圍,遇到人物對話要根據(jù)性格特點調整語氣。之后,學生模仿朗讀,教師巡視指導,糾正個別學生的朗讀錯誤。
- 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并回答問題: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涉及哪些主要人物?引導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故事講述了孫悟空大鬧天宮后,玉帝派二郎神楊戩前來捉拿,二人施展神通,進行了一場變化多端的激烈爭斗。主要人物是孫悟空和二郎神。
- 教師范讀課文開頭幾段,強調朗讀古典文學作品時應注意的節(jié)奏、語調,如讀出神話故事的神秘氛圍,遇到人物對話要根據(jù)性格特點調整語氣。之后,學生模仿朗讀,教師巡視指導,糾正個別學生的朗讀錯誤。
【設計意圖】為學生學習古典文學作品搭建知識階梯,介紹文學常識拓寬知識面,扎實的生字詞教學掃清閱讀障礙,朗讀訓練讓學生初步感受文本語言風格,整體感知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為后續(xù)深入探究做好鋪墊。
三、情節(jié)梳理,精讀探究
- 出示問題,小組合作
- 教師在 PPT 上展示問題:孫悟空和二郎神在爭斗過程中各自有哪些變化?請按照順序梳理出來,并思考每次變化的目的是什么。學生分組討論,每組推選一名記錄員,將討論結果記錄下來。
- 教師在 PPT 上展示問題:孫悟空和二郎神在爭斗過程中各自有哪些變化?請按照順序梳理出來,并思考每次變化的目的是什么。學生分組討論,每組推選一名記錄員,將討論結果記錄下來。
- 小組匯報,全班交流
- 各小組代表發(fā)言,教師引導其他小組成員補充、質疑,共同梳理出完整的變化過程:
- 各小組代表發(fā)言,教師引導其他小組成員補充、質疑,共同梳理出完整的變化過程:
- 孫悟空:先變作麻雀兒,立于樹梢,意圖是憑借小巧靈活的身形躲避二郎神;二郎神見狀變作餓鷹兒,展翅撲擊,欲擒麻雀。
- 孫悟空:隨即變作大鶿老,沖天而去,想以高空飛翔擺脫追捕;二郎神立刻變作大海鶴,穿云破霧追趕。
- 孫悟空:又變作魚兒,淬入水內,試圖藏身水中;二郎神則變作魚鷹兒,浮游水面,伺機而動。
- 孫悟空:接著變作水蛇,鉆入草中,以求隱蔽;二郎神變?yōu)榛寅Q,伸著長嘴來啄。
- 孫悟空:再變作花鴇,立于蓼汀之上,這是故意示弱,以低俗丑陋之態(tài)麻痹對手;二郎神嫌其低賤,現(xiàn)原身,用彈弓擊打。
- 孫悟空:最后變作一座土地廟兒,口變廟門,牙變門扇,眼變窗欞,舌變菩薩,尾巴變旗桿,企圖騙過二郎神;二郎神識破后,要搗窗欞、踢門扇,孫悟空只得駕筋斗云逃走。
- 引導學生分析每次變化目的時,教師提問:“從這些變化中,你能看出孫悟空和二郎神怎樣的性格特點?” 讓學生結合具體情節(jié)深入探討,如孫悟空的變化多端、機智靈活,他總能根據(jù)對手的變化迅速做出應對,想盡辦法逃脫;二郎神的神通廣大、沉著冷靜,面對孫悟空的種種變化,他不慌不忙,一一化解,且善于識破孫悟空的計謀,緊追不舍。
【設計意圖】以問題驅動學生深入研讀文本,通過小組合作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團隊協(xié)作的能力,在梳理情節(jié)過程中,引導學生分析人物性格特點,將情節(jié)與人物塑造緊密結合,讓學生領悟古典小說的寫作精妙之處。
四、課堂小結
- 情節(jié)回顧
-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本節(jié)課梳理的主要情節(jié):“同學們,這堂課我們仿佛置身于一場奇幻的神魔大戰(zhàn)之中,跟隨孫悟空和二郎神的腳步,領略了他們一次次精彩絕倫的變化。從麻雀與餓鷹的空中周旋,到魚兒與魚鷹的水下較量,再到土地廟的巧妙偽裝,每一個情節(jié)都扣人心弦,讓我們?yōu)楣湃说钠嫠济钕胨鄯?rdquo;
-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本節(jié)課梳理的主要情節(jié):“同學們,這堂課我們仿佛置身于一場奇幻的神魔大戰(zhàn)之中,跟隨孫悟空和二郎神的腳步,領略了他們一次次精彩絕倫的變化。從麻雀與餓鷹的空中周旋,到魚兒與魚鷹的水下較量,再到土地廟的巧妙偽裝,每一個情節(jié)都扣人心弦,讓我們?yōu)楣湃说钠嫠济钕胨鄯?rdquo;
- 人物總結
- 總結孫悟空和二郎神的性格特點:“孫悟空,我們的齊天大圣,展現(xiàn)出了無比的機智、敏捷與頑強,面對強敵,絕不屈服,想盡辦法周旋到底;二郎神楊戩,同樣法力高強、智謀過人,他在這場爭斗中沉穩(wěn)應對,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這兩位英雄人物的碰撞,擦出了耀眼的火花,讓我們對《西游記》這部名著中的人物有了更深的認識。”
- 總結孫悟空和二郎神的性格特點:“孫悟空,我們的齊天大圣,展現(xiàn)出了無比的機智、敏捷與頑強,面對強敵,絕不屈服,想盡辦法周旋到底;二郎神楊戩,同樣法力高強、智謀過人,他在這場爭斗中沉穩(wěn)應對,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這兩位英雄人物的碰撞,擦出了耀眼的火花,讓我們對《西游記》這部名著中的人物有了更深的認識。”
- 奇幻魅力點明
- 強調古典神魔小說的藝術特色:“文中那令人目不暇接的變化,超乎想象的神通,無不彰顯著中國古典神魔小說奇幻夸張的獨特魅力。這種魅力不僅讓故事充滿趣味,更讓書中人物躍然紙上,鮮活生動。希望同學們課后能繼續(xù)沉浸在《西游記》的奇妙世界里,去發(fā)現(xiàn)更多的精彩。”
- 強調古典神魔小說的藝術特色:“文中那令人目不暇接的變化,超乎想象的神通,無不彰顯著中國古典神魔小說奇幻夸張的獨特魅力。這種魅力不僅讓故事充滿趣味,更讓書中人物躍然紙上,鮮活生動。希望同學們課后能繼續(xù)沉浸在《西游記》的奇妙世界里,去發(fā)現(xiàn)更多的精彩。”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系統(tǒng)梳理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強化對故事情節(jié)、人物性格以及小說藝術特色的理解,引導學生回味課堂內容,激發(fā)他們課后進一步閱讀原著的興趣。
五、作業(yè)
- 積累文中的生字詞、優(yōu)美語句、精彩段落,摘抄在筆記本上,并寫下自己的賞析感悟。
- 請用簡潔的語言,以流程圖的形式畫出孫悟空和二郎神的變化過程,要求標注清楚每次變化的原因,強化對情節(jié)的記憶。
- 推薦閱讀《西游記》原著中 “大鬧天宮” 章節(jié),以及相關的影視改編作品,如動畫電影《大圣歸來》,對比不同版本對孫悟空形象塑造的異同,拓展閱讀視野,加深對名著的理解。
【設計意圖】鞏固課堂所學字詞、語句知識,通過制作流程圖鍛煉學生歸納總結與圖文轉換能力,課外閱讀拓展引導學生全方位了解名著,感受不同藝術形式對經(jīng)典故事的演繹,激發(fā)學生對文學的持續(xù)興趣。
板書設計:
小圣施威降大圣
吳承恩
一、人物:
- 孫悟空:機智靈活、神通廣大、頑強不屈
- 二郎神:沉著冷靜、神通廣大、智謀過人
二、情節(jié):
孫悟空:麻雀兒→大鶿老→魚兒→水蛇→花鴇→土地廟兒
二郎神:餓鷹兒→大海鶴→魚鷹兒→灰鶴→現(xiàn)原身(用彈弓擊打)→識破土地廟偽裝
三、藝術特色:奇幻想象、夸張手法
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對古典文學作品的語言理解有一定難度,尤其是一些字詞的古義與今義差別較大,在今后教學中可多引入一些字詞古義的演變資料,幫助學生理解。小組討論環(huán)節(jié),部分小組討論效率不高,需進一步加強組長的組織引導能力培訓。在人物性格分析方面,學生能結合情節(jié)說出一些特點,但分析深度不夠,后續(xù)可通過對比閱讀等方式,讓學生更深入地把握人物形象?傮w而言,要不斷優(yōu)化教學策略,提升學生對古典名著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