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如何培養(yǎng)地方課程學習習慣
發(fā)布者:cj_xudd 發(fā)布時間:2020-06-18 16:03:45 點擊數(shù):
地方課程作為一門新興的課程,它包羅萬象,是集地域性、人文性、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為一體的課程,旨在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人文精神、科學創(chuàng)造精神和社會實踐能力。地方課程的教學有它的特殊性,倡導教學的開放性與生成性,課堂教學不局限于課本,面向社會生活。所以在地方課程的教學中,讓學生養(yǎng)成專門的學習地方課程的習慣,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增強地方課程教學的實效是大有幫助的。
一、課前預習,課后梳理的習慣
(一)課前預習,為課堂學習準備第一手資料
教師可要求學生在每次上新課前自覺地進行預習,對所要學的知識作一個初步的了解;把學習的難點、重點和不懂的地方記下來,這樣在上課時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帶著問題聽課。比如在學習《浙江綠茶》時,課前,教師布置給學生的預習任務就是:1.預習課文。2.搜集有關浙江綠茶的資料。3.帶家里的浙江綠茶,會介紹所帶的綠茶。
(二)課后梳理,將所獲的知識整理成檔案
每一課地方課程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親身參與活動,準備很多的資料,并接收大量信息。經過課后的系統(tǒng)梳理,學生每學一課都是踏踏實實的,所獲得的都是自己親自參與的第一手的新鮮資料。這樣的資料逐課整理積累,對學生來學,是無比珍貴的財富,而復習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系統(tǒng)整理的能力的鍛煉過程。
二、專心傾聽,認真上課的習慣
在活躍的地方課程課堂里,學生光有表達是不夠的,如何傾聽別人的意見也是一種不可或缺的良好學習習慣。學生在課堂上能認真傾聽----傾聽老師的講解、傾聽同學的發(fā)言,才能積極有效地參與教學活動過程,開啟思維的火花,獲取知識,培養(yǎng)能力,才能保證課堂活動有效地進行!
(一)明確認真聽講的要求,加強正面引導
地方課程教學中,教師要要求學生認真傾聽老師的講解,認真傾聽其他同學的發(fā)言,并在教學中仔細觀察,及時對認真聽的學生進行鼓勵、表揚,加以強化,而對于不認真傾聽的學生及時給與糾正,必要時給與適當?shù)膽土P。在不斷的正面強化中,學生學會了傾聽,學習更具實效性!
(二)優(yōu)化教學過程,增加教學密度
地方課程貼近學生生活,有很多學生較為熟悉的內容,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些對學生有吸引力的資源,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充分利用實物、掛圖、簡筆畫、照片、錄像、現(xiàn)代多媒體教學等手段豐富學生的感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走進溫州米塑》中,教師可以講照片、影片展示米塑的淵源歷史及其發(fā)展,利用實物讓學生零距離米塑,通過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的活動,增加學生對米塑的理解!
三、積極發(fā)言,大膽表達的習慣
(一)轉變教學思想,以學生為主,提供充裕的表達機會
在課堂上,教師還要密切關注學生在學習中的表現(xiàn),對于有想法的學生,不妨停下講課的節(jié)奏,讓他們把自己的疑惑、見解表達出來,及時把握課堂生成!
(二)面向全體學生,正面激勵,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
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盡量照顧到更多的學生,讓更多的學生有表達的機會。在學生發(fā)言時,教師要用充滿欣賞的眼神,飽含激勵的話語,表揚學生的發(fā)言,讓學生在發(fā)言、表達的過程中,樹立自信!
四、小組分工合作的習慣
教師要精心設計小組活動,確保地方課程小組活動的時效性。
(一)合理、明確分工
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分組方式,可以由學生自愿組合,讓有共同興趣愛好的學生一起探究自己感興趣的方面,互助互進,錦上添花;教師也可以按學生個人能力互相搭配組合。有些學生動手能力比較強,有些學生搜集文字資料的能力比較強,有些擅長速記,有些則擅長與人溝通,將各種特長的學生組合在一起,取長補短,互相合作,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無論是哪種分組方式,教師都要在小組學習活動前明確本次活動各小組的具體學習任務,讓小組分工合作更具方向性、時效性。
(二)適時、正確指導
老師要變換一下角色,參與到學生中來,一起學習、合作、交流,與學生零距離接觸,做個平等的參與者,熱情的幫助者,而不能做個觀眾。
五、質疑問難,主動學習的習慣
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興趣,交給學生主動學習的方法,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養(yǎng)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好奇心和興趣
在學生剛開始接觸地方課程時,教師可以從地方課程里學生熟悉的、喜聞樂見的內容入手,比如,《臺風》、《甌柑》、《溫州風味小吃》等,培養(yǎng)學生學習地方課程的興趣!
(二)鼓勵孩子刨根問底的積極性
我們不妨讓孩子每接觸一個地方課程的內容之后,給自己提一兩個“為什么”的問題,動腦筋去思考,找出合理的答案。如此堅持下去,學生自然而然對地方課程更有探究的興趣,學得會更多、更深。
(三)教給學生主動學習的方法
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通過上網查找資料,通過閱讀書籍收集資料,通過請教、尋訪名人和群眾獲取資料,利用相機、攝影機記錄資料,通過隨手筆記記錄自己的疑惑和感悟!
(四)讓學生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
地方課程教學中,教師的責任在于適時鼓勵,誘導點撥,恰當肯定學生的成績,幫助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成功。
六、積極實踐、動手操作的習慣
地方課程的很多內容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需要學生積極實踐,親身體驗才能真正獲得知識。比如《走進端午》,學生要親身體驗包粽子、制作蛋袋,才能真正感受端午的節(jié)日氛圍。比如《澤雅屏紙》,學生從動手分紙中,真正體會到紙農勞動的艱辛。
培養(yǎng)學生地方課程的良好學習習慣,是我們教學中需要面對的一個勢在必行的、長久的、棘手的又必須要關注、要解決的問題。這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地總結完善,活用教材,關注學生,讓學生在地方課程的領域中學得更多、更深、更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