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管理中的4個心理學通識
發(fā)布者:cj_zsq 發(fā)布時間:2020-04-29 14:52:31 點擊數:
課堂教學管理中的4個心理學通識
第一個通識:整體關注課堂行為的四大要素:知情意行
第二個通識:良好的師生關系,是課堂管理的前提
1.安全感需求
安全感可以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一個吸引自己的學習環(huán)境。當學生覺得課堂環(huán)境很安全時,往往顯現出對學習的愛與執(zhí)著。那么,學生的安全感來自那些課堂管理要素呢?
(1)安全感來自學生對教師的信任。
(2)安全感來自對學習目標可行性的確認。
(3)安全感來自小組學習的課堂組織形態(tài)。
(4)安全感來自學習過程中學生不會受到負面的評判。
那么,什么因素會威脅到學生在課堂上的安全感呢?安全感的最大威脅就是,當一位學生在課堂上發(fā)言時,沒有得到肯定和關注,教師繼續(xù)自說自話,好像對學生不屑一顧;或者干脆就是劈頭蓋腦一頓批。
2.愛和歸屬的需求
每個學生都渴望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愛,每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也都會發(fā)自內心地去愛自己的每個學生。在課堂上,由于要分秒必爭地完成教學任務,所以,教師對學生的愛的表達方式應該與平時課外不同,課堂教師之愛的主要表達方式是4種:
第一,保持微笑。
第二,目光專注。
第三,真誠贊美。
第四,細微的肢體接觸。
相對于愛的需求而言,學生更加重視歸屬感的滿足。因為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總的趨勢是與父母漸去漸遠,而高度重視同伴群體對自己的接納。這就是說,歸屬感需求的滿足要遠遠大于對關愛需求的滿足。
討論兩個案例。
3.自尊需求
什么是自尊?自尊就是有頭有臉有面子,就是一種生存的尊嚴。
青少年學生格外重視自己在同伴面前的尊嚴和面子,如果在課堂上當眾羞辱了一個學生,或者讓學生在公開環(huán)境下受到懲罰,用這樣的“后果”迫使學生感到恐懼而有所收斂,這種做法肯定是收效甚微的,甚至會導致與教師的公開對抗,再有甚者則會釀成重大校園危機。
討論一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