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給說謊的孩子貼上“壞”標簽
發(fā)布者:cj_ysh 發(fā)布時間:2019-04-12 16:01:17 點擊數(shù):
父母都認為說謊是絕對不能容忍的事情,并調(diào)動自身所有的聰明才智,身體力行,設法使自己的孩子遠離這種惡習——從寶貝很小的時候就往他的腦子里灌輸《狼來了》一類的故事,努力教育孩子要實話實說、坦誠做人。然而,結果往往是事與愿違,很多父母都會遭遇孩子謊言的襲擊,這對他們來說無疑是當頭一棒;接下來其中的一些父母有可能雪上加霜,他們會漸漸發(fā)現(xiàn):孩子越大,謊言越來越多,說謊的本領越來越強,謊話也越多越高明。
說謊似乎是孩子的通病,它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然會犯的一種錯誤。有了如此寬容的心態(tài),你對孩子“失誤”的關注點就能不僅僅停留在“天大的、不可饒恕”的錯誤層面上,而是努力探尋孩子撒謊的目的,并檢查自身是否在無意中為孩子的撒謊起了引領和推波助瀾的作用。
4、5歲的孩子分不清自己想象的事情與真實的事情之間有什么不同,因為他們的想法具有強烈的主觀性和非現(xiàn)實性。他們試圖用言語描述某種虛構的東西,努力把自己編織的幻想說得和真的一樣,同時他們也從心底里以為那就是真的。這種“謊言”,實質上是孩子想象的反映,與有明確目的的撒謊無關。一般來說,幼兒說謊很少出于惡意,與其說他們在說謊,不如說他們提供了錯誤的信息,通常他們也不認為自己是在說謊。
其實,能把完全沒有的事編得有鼻子有眼兒,說明孩子具有很好的想象力,而它作為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之一,對孩子智力的良性發(fā)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說,想象性說謊是孩子聰明的表現(xiàn)。孩子這樣做并不是真的想欺騙小朋友,不過是向往,進而主觀地將向往變成了“現(xiàn)實”。所以,媽媽不妨引導孩子,如此,既拓展了孩子想象的空間,也有助于她將幻想與現(xiàn)實區(qū)分清楚。
父母總是一如既往地要求孩子不說謊,可自己卻在不經(jīng)意間言行不一,比如業(yè)務上的合作伙伴邀請你星期天小聚,而你恰恰出差回來疲憊不堪,但為了不讓對方掃興,告訴人家星期天你剛好在外地……這實際上是給孩子傳遞了一個信息:說謊是很自然的事情。于是,在自認為需要的時候,孩子也效仿大人的樣子把沒有的事情說的和真的一樣。年幼的孩子很難分清哪些話可以直說,哪些話需要用委婉的方式表達。因為成人沒有給他們提供一個純粹真實的氛圍,所以要求他們絕對不說謊是很難的。
有些孩子的謊言是被父母逼出來的。6歲的浩浩在房間里施展“武功”,一不留神將媽媽心愛的玻璃果盤摔得粉碎。晚上,浩浩如實告訴了媽媽是自己打碎了果盤,卻遭到爸爸媽媽的聯(lián)合訓斥?蓻]過幾天,他又無意摔壞了爸爸的手機。因為上一次的誠實“碰壁”,這次浩浩采取先下手為強的措施爭取主動,在第一時間內(nèi)向爸爸媽媽聲明“這事與自己無關。”
6、7歲以上的孩子知道說謊不對,但往往控制不住地說些與事實相悖的話,這是因為他們覺得此時此地,確實有說謊的必要,比如前面提到的陶陶,他知道把責任推到表妹身上自己可能逃過父母的訓斥。對他們來說,說謊有時是推理的產(chǎn)物、是解決問題的一個比較好的辦法,因為一旦說出真相自己將受到懲罰,索性用謊言來掩蓋現(xiàn)實。
在糾正孩子錯誤的時候,千萬別把他推到“壞孩子”一邊,因為對6、7歲以下的孩子來說,說謊與品質無關。但是,撒謊絕對不是可以被認可的行為,所以,要用成人的智慧趕走孩子的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