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堂收獲成效性的反思
發(fā)布者:cj_ysh 發(fā)布時間:2018-06-27 08:34:13 點擊數(shù):
語文課堂收獲成效性的反思
——《孤獨之旅》教學反思
長?h第一中學 王歡
教育教學的新理念在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在不斷變化多樣,但無論怎樣變,我們圍繞的宗旨就是讓課堂收獲成效性更高。我在講這一節(jié)公開課的時候,充分利用多樣的巧妙環(huán)節(jié),讓孩子們完成對文章情節(jié)的理順,對人物形象的把握,重點是對景物描寫作用的剖析。雖然進行的井然有序,但是不是每個孩子都收獲到了課堂學習的重點,每個孩子都積極參與到了學習活動中去,一些模式化的答題技巧有沒有運用得過于生搬硬套,這些都是值得反思的地方。
一、一味追求預設而忽略孩子的參與程度
在現(xiàn)實中,同學們對于文章劃分層次可能會有一些歧義的地方,不一定第一個叫起來的同學就會達到百分之百的準確率,而在我備課的預設中,認為這個環(huán)節(jié)很簡單,不存在有疑,解疑的需要,所以一味為了課堂效果,叫起來展示的同學頗趨向于能力強的同學,并且只選取了1個或2個同學展示答案從而作為全班同學的答案。這樣難免讓孩子思維的翅膀折斷,扼殺了他們爭討研讀問題的興趣。其實在有些不是一打眼就看出答案的問題上,大家多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呈現(xiàn)百家爭鳴的現(xiàn)象,未嘗不是好事,說明同學們都在動腦,而不是被動式學習接受,人云亦云。相反,思維在一起碰撞,才能產(chǎn)生耀眼的火花,即使最后有的孩子做錯了,也會更深刻地記住自己錯在哪。所以,為師者,不能因為時間的限制,面子的好看,省點口舌筆墨的事束縛了孩子思維的飛翔。
二、一味追求模式化的統(tǒng)一而忽略題的靈活度
特別在有些重點文體的教學上,如議論文教學,小說教學等等,為了讓孩子在短時間掌握一種題型的答題技巧,我們會給孩子歸納出一個簡約速成的答題格式,或許我們沒有講太多這個技巧格式的由來,又或許我們的孩子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不聯(lián)系上下文,斷章取義,直接生搬硬套的運用格式化的東西,結(jié)果很顯而易見,我們會驚奇的發(fā)現(xiàn),《孤獨之旅》三處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孩子們竟然把這三道題的答案寫得百分之九十九的像,最后都是烘托杜小康孤獨的心境,都沒有結(jié)合具體景物描寫的不同適當換換合適的心境詞,這時學習就進入模式化階段,速成簡易階段,不動腦答題階段,只用骨頭答題不會根據(jù)具體的情況適當添肉豐滿答案的階段。所以有些東西我們是得講,但靈活講,聯(lián)系上下文講。
雖然我在上述兩個方面做得不甚完美,但我始終知道教育要會化繁為簡,化呆板為生動,所以我會將一些問題的提出由文縐縐的書面語變成各種直觀有趣的圖形去呈現(xiàn)出來,讓孩子們有興趣去走進文章,通過課堂小測,互批互助,老對協(xié)作,小組智慧將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巧妙擊破,從而達成學習目標的完成。總而言之,在教學大環(huán)節(jié)的正確籠罩下,再關(guān)注細微處的仔細處理,相信我們能上好每一堂課,孩子們能收獲于每一堂課,并且收獲的成效性會很高,這也便是新理念下的高效課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