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提高美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初探
發(fā)布者:cj_zhangyu 發(fā)布時間:2013-03-05 15:52:54 點擊數:
關于提高美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初探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經過近些年不斷地研究和反復地實踐,美術教學中創(chuàng)造了許多新穎的教學方法(如:自學輔導法,合作學習法,嘗試練習法,研究發(fā)現(xiàn)法,任務驅動法,等等),其目的就是要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作為一名普通的美術教師,他們既沒有重大的發(fā)明,也不可能有特別的創(chuàng)造,如何在日常的課堂中提高美術教學的有效性呢?我們認為可從以下的途徑中嘗試。
一、提高美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途徑之一——精心備課
教師備課通常包括:對教材內容的分析與學生情況的了解,對教學方法、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板書的設計,對教具(學具)的準備。一堂經過精心設計、科學安排和全面準備的美術課,教師上起課來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教程流暢,既節(jié)省了教學時間,又提高了課堂效率。反之,你的課堂教學便可能是松散的、零亂的和低效的,甚至連基本的教學目的要求也可能無法實現(xiàn)。精心備課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也是保證美術教學質量的基本前提。要精心備好一堂美術課,美術教師就必須:
1. 加深對教材的分析和學生的了解。
對美術教材的分析應從四個方面著手:(1)了解教材所包含的知識內容;(2)了解這些內容是在哪些知識基礎上學習的?與什么知識有關?它在整冊教材中或對整個小學(甚至是初中)階段的美術學習處于何種地位?有什么作用?(3)了解教材的教學目的要求、重點、難點;(4)為實現(xiàn)這些教學目標、突出教材重點、解決教學難點的關鍵是什么?對學生的了解主要包括:學生的知識基礎、興趣愛好、個性特點,以及學生學具準備的現(xiàn)實條件等!
2. 對教學方法、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板書進行科學的安排與設計。
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不同教法適用于不同的教材和教學對象,教師要根據不同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如,對概念性知識(好象美術課中的透視規(guī)律,色相,色彩明度和純度的認識等)的教學,可通過引導學生對相關事物的觀察、分析和比較來幫助他們理解和區(qū)分;又如,在古典名畫欣賞課中,教師可讓學生邊聽音樂邊欣賞畫作,讓他們從那如癡如醉的樂曲聲中進入到迷人的夢幻般的畫境,然后盡情地感染圖中的精神、畫中的韻律!
教學環(huán)節(jié)安排主要是對一堂課中主要教學步驟的研究與設計,它包括教學步驟的安排和時間的分配。教師在備課時要根據一堂課中各部分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結合確定的教法對教學程序、教學時間進行科學安排和合理分配。
美術科的板書內容,一般有課題、概念的定義、作畫(或手工制作)的方法、步驟等內容,它包含文字和圖示兩個部分。板書的內容要求是:文字精練、簡潔,通俗、易懂,并能突出教學重點;圖示應能準確地反映知識的規(guī)律、凸顯事物的特征。
3.對教具(學具)有較充分的準備。
教具就是教學用具,包括教師的教具、用品和學生的學具、材料。美術課中,教師的教具、用品主要有:圖畫紙、范作、圖片、筆墨、顏料、投影器具和多媒體器材等;學生的學具、材料包括:作業(yè)本(紙張)、筆墨、顏料、橡皮泥,以及其他材料。教師的教具、用品要在上課前備好,學生的學具、材料也應于前節(jié)課下課時或課前半天通知他們準備。
二、提高美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途徑之二——激發(fā)興趣
美術教學與語文、數學等學科一樣,教學效果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對你所教內容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因而,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是提高美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最常見的方法有:
1.通過奇異、有趣的新課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知道,奇異、有趣的新課導入可使學生對新知識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學生有了興趣,從上課的第一分鐘起便能以飽滿的熱情聚精會神地聽老師講課,便能以最佳的精神狀態(tài)投入到各項課堂教學活動之中。美術科的新課導入,可通過圖片、音像或美術范作的觀察欣賞導入,也可通過游戲活動或兒歌、謎語、故事啟發(fā)聯(lián)想引入,還可通過制造懸疑、利用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或矛盾沖突等進入新課,…… 。
2.通過生動、形象的媒體演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美術課堂中,通過各種媒體(如幻燈、投影、錄音、錄相和多媒體等)的演示,不但能創(chuàng)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景,將抽象的課本內容具體化,讓靜態(tài)的圖示步驟變?yōu)閯討B(tài)的教學示范,還能活躍課堂教學的氣氛、消除學生的厭倦和疲勞、提高小朋友們的學習興趣!
3.通過優(yōu)美、風趣的教學語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影視節(jié)目為什么那么真切、感人,因為它有生動、形象的畫面;專業(yè)演員表演的相聲為什么能吸引眾多的觀眾,因為演員有精彩的表演藝術和幽默的語言技巧。教學是一門藝術,如果老師在上課時只是照本宣科,不能把抽象的教材內容口語化,不能在課堂語言中注入一定的生活韻味,那么再好的教學題材也將變得平淡一般,再豐富的知識內容聽起來也會枯燥無味。美術老師的教學語言要盡可能做到抑揚頓挫,通俗易懂,并富有一定的情感和節(jié)奏感,要善于將枯燥的知識概念生動化、形象化,并通過自己風趣、優(yōu)美的語言表達出來,讓學生聽起來津津有味、如臨其境。這不但能營造溫馨、愉悅的課堂氛圍,還能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鞏固兒童的學習興趣。
三、提高美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途徑之三——直觀演示
小學生認識事物是從形象、具體、直觀逐步向抽象過渡的。一些用語言表述較為抽象的技法知識(如:國畫教學中用筆、用墨的方法,色彩的調配技法等),僅憑老師的口頭介紹學生往往難以理解,如果教師能夠邊講解邊進行直觀的演示(示范),學生在邊聽、邊看的基礎上進行練習和嘗試,一定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如,在國畫課指導學生用筆時,如果教師一味地向學生介紹“中鋒運筆: 筆管垂直,行筆時鋒尖處于墨線中心;側鋒運筆:手掌向左偏倒,鋒尖側向左邊;逆鋒運筆:筆管向前右傾倒,行筆時鋒尖逆勢推進”而不進行現(xiàn)場的示范,即便是你的口水說干了,嘴皮磨破了,學生仍然是茫然無知、一頭霧水,但如果你能邊介紹邊示范,不費你的吹灰之力,學生便恍然大悟了!
美術課要因材施教,美術課堂中技能、技法的演示也要適時、適材(適合教材的內容),不能為了演示而演示。如果對學生已學過的舊知識,或對簡單易懂的教學內容進行重復的演示(示范),則是畫蛇添足---多此一舉,還將有礙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四、提高美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途徑之四——討論質疑
美術課堂中的討論和質疑是學生對新課理解與掌握情況的現(xiàn)場反饋,它包括:師生對老師和學生提出的問題的研討、學生對老師或課本結語(結論)的質疑、師生對作品的評價三個方面。教師要充分利用師生質疑、討論的契機,更多地收集和了解學生對你所教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程度的信息,并通過相應的對策彌補自己在教學中的疏漏與不足。
在組織討論與質疑時,美術老師一方面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學生為主體、以教材為主線,鼓勵學生積極研討老師設定的問題。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和疑惑,可通過小組討論、相互補充等方式進行研討,學生確實解決不了時,再在老師的啟發(fā)、引導下共同研究解決。另一方面,要耐心聆聽學生的意見(哪怕是錯誤的意見),尊重學生對問題的不同見解,要讓學生暢所欲言,真正享受到集體學習和共同討論的快樂。通過這種集體討論和師生面對面的質疑,不但拉近了老師與同學間的距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解決了他們在學習中的問題,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也有利于對小朋友們分析、研究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