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觀課議課》學習收獲
發(fā)布者:cj_sfy 發(fā)布時間:2011-07-07 09:08:05 點擊數(shù):
《有效觀課議課》學習收獲
廣鹿小學 楊麗君
今天學習陳大偉教授的《有效觀課議課》。好像自己從孤島上被載向了大陸,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從講座中,我學到了要做好觀課、議課,我們要動腦思考,不僅思考教師的假設和效果,還要思考自己應如何教?學會先自助再幫助。充分發(fā)揮想象力,洞察力,創(chuàng)造力,還要當好教師的助教。議課時,要充滿自信,不封閉,虛心而不盲從,要發(fā)現(xiàn)聯(lián)系,以學論教,發(fā)現(xiàn)教學變化的可能性。
觀課議課的提出不是簡單的名詞的改變,而是一種理念的改變,觀課與聽課比較,“聽”指向聲音,“聽”的對象是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的有聲語言往來;是為了認識真實的課堂,聽課者往往坐在后面。“觀”不僅要用耳朵聽,更要用心去感悟課堂,體悟課堂,要從大處看,從關鍵看,不拘泥與于偶然個別現(xiàn)象。
“議”是圍繞課堂去探討,“評”是句號而“議”是問號。而“觀”強調用多種感官(包括一定的觀察工具)收集課堂信息。在多種感官中,“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透過眼睛的觀察,除了語言和行動,課堂的情境與故事、師生的狀態(tài)與精神都將成為感受的對象。更重要的是,觀課追求用心靈感受課堂,體悟課堂。
評課與議課比較,“評”是對課的好壞下結論、做判斷;“議”是圍繞觀課所收集的課堂信息提出問題、發(fā)表意見,“議”的過程是展開對話、促進反思的過程。“評”有被評的對象,下結論的對象,有“主”“客”之分;“議”是參與者圍繞共同的話題平等交流,“議”要超越“誰說了算”的爭論,改變教師在評課活動中的“被評”地位和失語現(xiàn)狀。評課活動主要將“表現(xiàn)、展示”作為獻課取向,執(zhí)教者重在展示教學長處;議課活動以“改進、發(fā)展”為主要獻課取向,不但不怕出現(xiàn)問題,而且鼓勵教師主動暴露問題以獲得幫助,求得發(fā)展。評課需要在綜合全面分析課堂信息的基礎上,指出教學的主要優(yōu)點和不足;議課強調集中話題,超越現(xiàn)象,深入對話,促進理解和教師自主選擇。如果說評課是把教師看成等待幫助的客體的話,議課則把教師培養(yǎng)成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和行動者,幫助他們實現(xiàn)自身的解放。
觀課目的不純粹觀教師怎么表演,現(xiàn)在學生是學習主體,而是要看學生在本節(jié)課中是否能把要學習的知識掌握住,教師要走進學生,看學生在本節(jié)課表現(xiàn),及時關注學生學習動態(tài)。通過學生的學反映教師的教,關注的是課堂生成問題怎樣深入探討,能夠得到解決或改進。這種著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體現(xiàn)以人為本,提高課堂生命活動質量的觀課議課扣人心扉,走進我們的日常教學生活。
讓我們感覺觀課議課的實實在在的實效性。開始檢索自己平時觀議課中的行為和語言,對自己在觀議課中所做的一切深深地反思,我們在學習與反復思考中明白:觀議課活動為每一位教師成長搭建了最便捷的平臺。
我們參與聽課評課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實實在在地改進教學行為,提高課堂教學的水平和質量。因此,看聽課評課活動是否有效,主要看是否對教學實踐產生影響以及影響的程度。而教師是否用于實踐,并不取決于評課者說了什么,而是取決于他們認同了什么,接受了什么。這樣,用他們接受的方式,圍繞他們更容易認同的內容和話題討論課就成了解決問題的關鍵!
總之,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地方還有很多,通過這次學習,我比較出了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也清楚的認識到觀課議課在提高教學質量過程中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學習中,我積極的更有深度地參與觀課議課的活動,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科研水平。